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16 06:30:55  浏览:8356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印发《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2003年4月16日 财预〔2003〕66号

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吉林、湖北、湖南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厅(局):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改善西部地区基层政权组织办公用房条件,加强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制定《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并将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及时反馈给我们。
附件: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条 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改善西部地区基层政权组织办公用房条件,加强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是财政部调整设立的专项资金,专门用于解决西部地区乡镇和部分特别困难的县党政机关的基本办公用房条件。
第三条 中央财政设立的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属补助性资金。地方财政应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基层政权建设。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根据上年中央财政集中的城市维护建设税收入安排。
第四条 中央财政补助地方的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按“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用因素法进行分配,全部用于西部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第五条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按照“突出重点、集中使用、严格管理、注重实效”的原则,围绕各地区基层政权建设的主要任务,集中用于解决办公用房的危房改造、维修等突出问题。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办公用房条件较差的乡镇,重点向少数民族地区和财政困难地区倾斜。
第六条 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实行“统一规划、分级负责、合理排序、滚动安排”的管理办法。
(一)中央财政部门负责制定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制度,分配对地方的基层政权建设补助资金,指导各地区基层政权建设工作。
(二)省级财政部门负责制定本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管理的实施办法,制定或指导地级财政部门制定有关的建设标准和费用定额;根据本地区基层政权建设需求和资金规模,以3年为周期,按规定程序编制、上报基层政权建设总体规划,建立总项目库,并根据县乡机构改革等实际情况进行合理调整;在规划项目范围内,申报年度基层政权建设资金需求;中央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下达后,负责审核确定并下达年度基层政权建设项目预算;总结并上报上一年度本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使用情况。
(三)地级财政部门负责编制、上报本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规划,制定有关的建设标准和费用定额;按照轻重缓急、合理排序的原则,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年度基层政权建设备选项目;组织年度基层政权建设项目预算的执行。
(四)县、乡级财政部门负责向上级财政部门申报年度基层政权建设备选项目;做好建设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具体实施年度基层政权建设项目。
第七条 省级财政部门每年负责将本地区3年基层政权建设滚动计划,以及上年基层政权建设补助资金的使用情况、当年基层政权建设资金项目申请等,按要求上报财政部备案。本地区3年基层政权建设滚动计划如果没有重大调整的,第2和第3年可不报送。
第八条 各级财政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从严控制建设标准,防止出现脱离实际扩建和新建办公用房的现象。
第九条 加强西部地区基层政权建设资金的监督管理。各级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有关政策规定,认真做好项目的选定、执行、监督检查和验收工作,严格执行报告制度。凡发现有自行改变项目内容、扩大使用范围、截留和挪用专项资金等问题的,要扣回补助资金并通报批评;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
第十一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执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鹰潭市重大动物疫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江西省鹰潭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鹰潭市重大动物疫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的通知

鹰府办发〔2007〕3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鹰潭工业园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
市农业局《鹰潭市重大动物疫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〇七年八月十五日



鹰潭市重大动物疫情责任追究暂行规定

第一条 为追究重大动物疫情事故防控失职行为,防范重大动物疫情的发生,保障养殖业生产安全,保护公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江西省动物防疫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及《鹰潭市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全市行政区域内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责任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动物疫情是指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人畜共患的烈性传染疫病。
第四条 本规定所称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责任,是指各县(市、区)、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鹰潭工业园区、乡(镇)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行政责任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由于故意或过失,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的职责,造成不良影响和疫情扩散后果等应当承担的责任。
第五条 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实行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对本辖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人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主要责任人,各级农业部门及其所属的动物防疫机构对重大动物疫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负有直接责任。
第六条 市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要认真履行《鹰潭市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鹰府办字[2005]166号)所规定的工作职责,并承担相应责任。
(一)市发改部门负责应急控制物资储备库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计划安排。
(二)市财政部门根据疫情需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确定的动物防疫经费保障机制和财政部、农业部制定的动物防疫经费管理办法,负责安排应急防疫经费,加强经费的管理和监督。
(三)市林业部门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的资源调查和观测,组织专家分析和提出有关陆生野生动物的分布、活动范围和迁徙动态趋势等预警信息;协助兽医行政管理部门组织开展对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工作;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情,会同有关部门快速采取隔离控制等措施;及时向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有关疫情。
(四)市卫生(疾控中心)部门负责疫区人群人畜共患传染病的疫情监测和预防控制工作,向兽医行政管理部门通报有关疫情。
(五)市民政部门负责疫区生活困难群众的救济工作。
(六)市交通部门负责优先安排控制扑灭疫情人员、物资、药品和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样本的运输,防止疫病扩散;配合兽医行政管理部门做好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工作。
(七)市公安部门负责加强疫区社会治安管理和安全保卫工作;协助做好疫区强制封锁和疫点内动物的强制隔离以及染疫动物的强制扑杀等强制性工作的执行,依法、及时、妥善处置与疫情有关的突发事件,查处打击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做好交通疏导与管制,保障疫情处理车辆、人员迅速抵达疫区,保证疫区封锁时车辆进出管制工作的落实。
(八)市外经贸部门根据疫情,及时采取措施,加强对动物及其产品的出口管理工作。
(九)市经贸部门加强定点屠宰场的管理,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协助做好定点屠宰场动物防疫检疫及其场地消毒工作;发生重大动物疫情期间,负责做好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维护市场秩序。
(十)市监察部门依法监督检查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中履行职责的情况;参加对有关责任事故的调查,并对违纪情况依据有关规定进行查处。
(十一)市工商、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根据疫区的封锁情况,关闭疫区内的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协助做好动物及其产品交易市场的消毒工作,加大对违法经营动物及其产品行为的打击力度;依法确保应急物资的产品质量。
(十二)市教育部门加强对学生有关重大动物疫病防治科普知识的普及教育。
(十三)市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组织制定并会同有关部门落实好参与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工作人员的工伤待遇政策。
(十四)市人事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对在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有关人员进行表彰,并在职称评聘上作为工作业绩。
(十五)市科技部门负责组织科技力量进行突发重大动物疫情防治、检疫检验及快速诊断技术和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科技攻关和科普宣传工作。
(十六)铁路部门保证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理人员以及防治药品、器械等应急物资和有关样本的运送,确保安全、快速,防止疫病扩散。
(十七)武警鹰潭市支队负责做好本系统内重大动物疫情应急处置工作;根据需要,组织指挥武警部队参与系统外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处理行动,协助做好疫区封锁、疫点内动物的扑杀工作。
(十八)鹰潭军分区后勤部负责支持和配合驻地人民政府做好疫情防治的应急工作。根据有关规定,做好本系统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处理工作。
第七条 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人员在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中,防控责任领导及相关责任人员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要给予责任追究。
(一)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未签订防治重大动物疫病责任状,责任制未落实;未召开重大动物疫病春、秋两季防疫会议进行专题部署的。
(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宣传教育工作不到位的;不配合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做好动物防疫工作造成免疫密度不到位的。
(三)兽医技术人员在动物疫情排查过程中不认真不仔细,甚至弄虚作假,知情不报、谎报、瞒报,造成动物疫情扩散的。
(四)各级政府有关部门未及时组织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或因免疫密度不到位而发生疫情的;未及时组织控制和扑灭重大动物疫情而造成疫情扩散的。
(五)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未按市政府要求及时落实动物防疫体系的;未按有关规定投入经费和储备应急防疫物资的。
(六)重大动物疫情防控过程中,因组织不力、指挥不当,造成较大损失和人员感染重大动物疫病的;不服从重大动物疫病指挥机构指挥的,出现重大动物疫情时未及时到岗到位,甚至临阵脱逃的。
(七)重大动物疫情报告期间,不采取临时隔离控制措施,导致疫情扩散的;重大动物疫情扑灭过程中,由于封锁不严,组织排查、扑杀、清理、消毒不彻底,防范措施不力,造成重大动物疫情扩散的。
(八)农业主管部门及其所属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不及时划定疫点、疫区和受威胁区;不及时向本级人民政府提出应急处理建议和启动应急指挥系统、应急预案及对疫区的封锁建议的;动物扑杀、销毁及消毒、无害化处理、技术指导不力,或者不组织实施检验检疫和紧急免疫接种的。
(九)学校、宾馆、单位集体食堂等场所因食用病死畜禽产品引发重大动物疫情或人员感染重大动物疫病的。
(十)不遵守国家有关规定,造成重大动物疫情泄密的;其他不尽职责情形,造成疫情发生和扩散的。
第八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员单位违反本规定第六条所列行政责任的,对负有防控责任的领导,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追究。
第九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违反本规定第七条所列情形之一的,对负有防控责任的领导或相关责任人,视情节轻重给予责任追究。
第十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疫点、疫区扑杀家禽1万羽以下,或猪500头以下,或牛羊100头以下损失的,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鹰潭工业园区管委会通报批评疫情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及其第一责任人,追究驻村乡镇干部和村干部的责任,并由县级农业部门追究基层防检人员责任。
第十一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疫点、疫区扑杀家禽1万羽以上,或猪500头以上,或牛羊100头以上,除按本规定第八条从重追究有关人员责任外,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鹰潭工业园区管委会要向市人民政府写出书面检查,县级兽医主管部门和所在乡镇政府主要领导要向县(市、区)人民政府写出书面检查。
第十二条 发生重大动物疫情,造成疫点、疫区扑杀家禽10万羽以上,或猪牛羊累计2000头以上的,除按本规定第九、十条从重追究责任外,县(市、区)人民政府、市龙虎山风景旅游区管委会、鹰潭工业园区管委会要追究所在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及县、乡(镇)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领导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第十三条 一年内在一个县(市、区)发生两起以上重大动物疫情,或发生一起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并且造成人感染的,且疫点疫区牲畜和家禽扑杀数超过第十条所列扑杀数的,除按本规定第八、九、十条从重追究责任外,按有关干部管理权限和相关程序规定追究县(市、区)重大动物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主要责任人及负有责任的县(市、区)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成员单位的主要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并在全市通报批评。
第十四条 对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案件的行政责任追究,涉及到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由兽医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监察部门进行调查处理,涉及到基层防检人员的,由兽医行政主管部门及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调查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五条 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原则。各驻地单位不管隶属关系如何,均必须无条件服从所在地人民政府的统一指挥,积极参与重大动物疫情防控工作。
第十六条 重大动物疫情的确认以省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专家组的鉴定意见为准。
第十七条 本规定由鹰潭市防治重大动物疫病指挥部办公室负责解释,自2007年8月15日起执行。

青海省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细则

青海省人民政府


青海省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实施细则


1990.12.01
青政[1990]115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优抚对象的合法权益,激励军人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献身精神,促进军队建设,根据国务院《军人抚恤优待条例》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
第二条 军人抚恤优待工作贯彻“思想教育,扶持生产,群众优待,国家抚恤”的方针,实行国家、社会、群众三结合的制度,保障军人的抚恤优待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使抚恤优待标准与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
第三条 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现役军人(含有军籍的文职干部和保留军籍的离休干部)、革命伤残军人、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复员、退伍军人、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现役军人家属(统称优抚对象),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本细则的规定享受抚恤优待。
第四条 本细则所称的“家属”,是指军人的父母、配偶、子女、依靠军人生活的十八周岁以下的弟妹,以及军人自幼曾依靠其连续抚养逾七年以上,现在又必须依靠军人生活的其他亲属。本细则施行前已经承认和享受 抚养人待遇的不再变动。
第五条 一切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应当依照《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本细则规定,切实履行各自应尽的职责和义务,自觉地做好抚恤优待工作。
第六条 青海省民政厅主管全省的军抚恤优待工作,州、地、市、县(区)民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的军人抚恤优待工作。
对在抚恤优待 、拥军优属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各级人民政府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死亡抚恤
第七条 现役军人死亡后,根据死亡性质确定为: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 故军人。其确定条件、批准机关及发给《证明书》的顺序,按照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解释》的第三条规定办理。
第八条 现役军人死亡后,由 其家属户口所在地的县(区)民政部门,根据军人死亡性质和死亡时的工资收入,按下列标准发给其家属一次性抚恤金。
(一)革命烈士为本人牺牲时四十个月工资;
(二)因公牺牲军人为本人牺牲时二十个月的工资;
(三)病故军人为本人死亡时十个月的工资。
军人死亡时工资 收入的计算,除按民政部(1989)民优字第21号通知执行外,另加本人在青海服役地区的工资补贴。
义务兵和月工资低于正排职军官工资标准的其他军人(包括志愿兵、专业军士、军士长和取得军籍的军队院校学员)死亡后,其一次性抚恤金按服役地基准军衔为少尉的正排职军官的职务薪金(第二档次),军衔薪金和本人在青海服役的地区工资补贴三项之和计发。
第九条 立功和获得荣誉称号的现役军人(不含集体功和集体荣誉称号)死亡后,其一次性抚恤金分别按下列比例增发:
(一) 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或者中央军事委员会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百分之三十五;
(二)被军区或方面军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百分之三十;
(三)立一等功的增发百分之二十五;
(四)立二等功的增发百分之十五;
(五)立三等功的增发百分之五。
一九五二年一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立功与奖励工作条例(草案)》颁发前立功的军人。甲等功按一等功计发;乙等功,大功按二等功计发;丙等功,中小功按三等功计发。荣立多次功勋的,按其最高等功勋的增发比例计发。
军人在服役期间荣立功勋,退出现役后死亡的,不增发一次性抚恤金.。
第十条 发放一次性抚恤金的顺序是:
(一)有父母(抚养人)无配偶的,发给父母(抚养人);
(二)有配偶无父母( 抚养人)的,发给配偶;
(三)有父母(抚养人),又有配偶的,各发给半数;
(四)无父母(抚养人)和配偶的,发给子女;
(五)无父母 (抚养人)、配偶、子女的,发给末满十八周岁以下的弟妹;
(六)无上述亲属的,不予发放。
第十一条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家属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由所在地的县(区)民政部门发给定期扶恤金。
(一)父母(抚养人)、夫、妻( 含生活困难的革命烈士的再婚妻子) 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收入的,或虽有一定生活收入,但不足以维持当地一般群众生活水平的;
(二)子女未满十八周岁,或虽满十八周岁因在校学习或伤残而无生活来源的;
(三)弟妹未满十八周岁,且必须是依靠军人生前供养的。
定期抚恤金从批准之月起发给。
领取定期抚恤金的对象迁移户口时,应同时办理定期抚恤金转移手续,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的定期抚恤金。户口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凭转移手续,按当地的定期抚恤金标准,从第二年一月起给予抚恤。
第十二条 下列人员的定期抚恤金可以适当增发:
(一)被省军级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革命烈士家属;
(二)男满六十周岁,女满五十五周岁,且无子女的革命烈士以及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父母(抚养人)、配偶。
(三)丧失父母(抚养人),未满十八周岁的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
增发比例不得低于应领定期抚恤金的百分之二十。
第十三条 享受定期抚恤金的优抚对象死亡后,增发半年的定期抚恤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定期抚恤金领取证》。
第三章 伤残抚恤
第十四条 现役军人伤残类别根据伤残性质确定为:因战致残、因公致残、因病致残。其评定条件按照民政部《关于贯彻执行<军人抚恤优待条例>若干具体问题的解释》的第九条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革命伤残军人的伤残等级,根据丧失劳动能力及影响生活能力的程度,按照民政部《革命伤残军人评定伤残等级的条件》执行。
第十六条 退役军人补办评残手续,必须是因战因公致残,有档案记载和确切 证明,残情符合二等乙级以上者。
《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颁布后退出现役的伤残士兵,经原部队军级以上卫生部门审批,伤残军官经军区级以上卫生部门审批。《军人抚恤优待条例》颁布前退出现役的伤残军人,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县(区)民政局逐级申报省民政厅审批。
在部队因病未评残的义务兵,退出现役后,不再补办评残手续。
第十七条 革命伤残军人退出现役后,未参加工作的享受伤残抚恤金;参加工作或享受离、退休待遇的享受伤残保健金。伤残抚恤金或伤残保健金从发证之月起,由其户口所在地的县(区)民政部门发给。
享受标准工资百分之四十救济费的伤残军人可同时享受 伤残抚恤金。
第十八条 任何单位不应因伤残而解聘领取伤残保健金的人员,必须解聘的需征得当地民政部门同意,解聘后可改领伤残抚恤金。
第十九条 革命伤残军人迁移 户口,应同时办理伤残抚恤转移手续,其户口迁出地的民政部门负责发给当年的伤残抚恤金或保健金,户口迁入地的民政部门凭转移手续,从第二年一月起予以抚恤。
第二十条 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 革命伤残军人,凡生活不能自理的,享受 伤残保健金的由发给工资或离、退休费的单位发给护理费;享受伤残抚恤金的,由户口所在地的县(区)民政部门发给护理费,护理费标准按青民发字(1987)第六77号文件的规定计发。
由荣军疗养院、光荣院集中供养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不发给护理费。
第二十一条 退出现役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 原征集地或配偶居住地的县(区)人民政府应予接收安置。
(一)安置地点可以在原征集地城镇或配偶居住地城镇。
(二)需要建房的,其经费由安置地区的县(区)人民政府负责解决,每户建筑面积不应低于当地平均水平。城镇修建的住房为公产私用,由当地民政部门负责管理。
(三)安置地城镇,本人要求将其配偶和未满十六周岁的子女(含已满十 六周岁的在校学生)转为城镇户口的,有关部门应给予办理。
第二十二条 革命伤残军人死亡后,其死亡待遇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从死亡后的第二个月起,停发伤残抚恤金、保健金和护理费,同时注销证件。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 由当地县(区)民政部门按照当地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丧葬补助标准发给丧葬费;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其所地单位按规定发给丧葬补助费。
(二)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内因伤口复发死亡的,由当地县(区)民政部门按照革命烈士的抚恤标准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革命烈士家属待遇。
(三)因战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一年后因伤口复发死亡或因公致残医疗终结评残发证后因伤口复发死亡的,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当地县(区)民政部门按照因公牺牲军人的抚恤标准,发给一次性抚恤金,其家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的待遇;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所在单位按因公(工)死亡人员的规定予以抚恤。
(四)革命伤残军人因病死亡,原领取伤残抚恤金的,由当地县(区)民政部门增发半年伤残抚恤金,作为一次性补助。其中因战、因公致残的特等、一等革命伤残军人的家属,享受病故军人家属的待遇,原领取伤残保健金的,由所在单位按病故人员的规定予以抚恤。
第四章 优待
第二十三条 家居农村牧区的义务兵家属,由乡(镇)或县(区)人民政府采取统筹的办法给予普遍优待,优待标准不应低于当地人均纯收入的水平。发放优待金要通知军人及其家属的所在部队。
第二十四条 优待金按照《兵役法》规定的义务兵服役的期限发给。
超期服和因参战、立功或获得军级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义务兵,可适当增加优待金;受到处分的酌情减少优待金;义务兵转为志愿兵或提升为军官的停发优待金。
非户口所在地入伍的义务兵和从地方直接招收的军队院校的学员及文艺体育专业人员的家属,不发给优待金。
增加优待金或减少优待金的数额由各县(区)自定。
第二十五条 家居城镇的义务兵家属,家庭生活低于当地生活水平或家庭遇到突发性困难的,可给予适当补助,义务兵入伍前有工作单位的,由原单 给予补助;入伍前无工作单位的,由其家属所在工作单位给予补助;入伍前和家属均无工作单位的。由当地县(区)民政部门给予补助。
第二十六条 从农村、牧区入伍的义务兵,其所承包的土地、果园、荒山、畜群和自留地、自留畜、自留果树、林木等应予保留,由其家属耕牧经营,家中缺少劳力的,由村(牧)民委员会组织群众负责代耕、代牧或帮耕帮牧。
入伍前是企事业单位职工的,其家属继续享受原有的劳动保险福利待遇。
第二十七条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战士、红军失散人员和因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的复员军人及带病回乡不能经常参加生产劳动,生活困难的退伍军人,由县(区)民政部门给予定期定量补助。
在乡退伍红军老战士病故后,其配偶可按病故军人家属的抚恤标准,给予定期定量补助。
在部队服役年限较长和立功受奖,贡献较大的,其定期定量补助标准适当提高。
享受定期定量补助的人员死亡后,增发半年的定期定量补助金,作为丧葬补助费,同时注销《补助金领取证》。
第二十八条 革命烈士、现役军人的父母、配偶和革命伤残军人以及带病回乡、年老体弱长期不能参加劳动的复员,、退伍军人的各种义务工负担应予免除。
第二十九条 未参加工作的革命烈士家属、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带病回乡的退伍军人享受国家抚恤、补助以后,其生活仍然低于当地群众生活水平的,当地人民政府可再适当给予群众优待;义务兵家属享受群众优待后,生活仍有困难的,由民政部门适当给予临时补助。
第三十条 革命伤残军人的医疗待遇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其所在单位的医疗待遇,对于他们伤口复发或因伤残引起其它疾病而进行治疗的医疗费,不实行定额包干的办法,应按规定给予 报销。
(二)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二等乙级以上(含二等 乙级)革命伤残军人,享受公费医疗待遇,其医疗费不实行定额包干的办法,由各级公费医疗管理部门给予报销。
(三)领取伤残抚恤金的三等革命伤残军人,因伤口复发治疗所需医疗费由当地民政部门解决。因病所需医疗费本人支付有困难的,由当地民政部门酌情给予补助。
(四)因战因公致残,领取伤残抚恤金的革命伤残军人伤口复发,经批准到外地治疗的,其交通、食宿费用和住院治疗期间伙食费由县(区)民政部门给予报销;领取伤残保健金的革命伤残军人伤口复发批准到外地治疗的,其交通、 食宿费用,由其所在单位按公(工)伤待遇办理。
第三十一条 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现役军人的家属以及带病回乡的复员退伍军人,不享受公费医疗待遇的,因病治疗无力支付医药费时,由当地卫生部门酌情给予减免。
第三十二条 符合招工条件的革命烈士的配偶、子女、兄妹,当地县(区)人民政府在招工时应招收其中一人到全民或集体所有制单位工作。符合招工条件的其他优抚对象,当地全民或集体企事业单位 招工时应优先录用。
第三十三条 自愿参军又符合征兵条件的革命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的子女、弟妹,在征兵期间可优先批准一人入伍。
第三十四条 革命伤残军人乘坐火车、长途汽车、乘坐国内民航客机,凭《革命伤残军人抚恤证》优先购票,并按有关规定享受票价优待。
火车站、汽车站应为现役军人提供优先 售票服务,有条件的应设置军人购票窗口和军人候车室。
第三十五条 革命伤残军人因伤残需要配制假肢、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的,按《青海省民政厅关于革命伤残人员配制假肢、病理鞋、代步三轮车等辅助器械的暂行规定》办理。
第三十六条 国家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分配住房时,在同等条件下,应给现役军人 家属优先解决住房,并将现役军人计入分房人口,不受“以男方为主进行分房”的限制。
房管部门对自愿购买商品房的优抚对象,应予以优先照顾。革命烈士和因公牺牲、病故军人家属自愿购买商品房的,应给予优惠。
家居农村的革命烈士家属和革命伤残军人、复员军人、退伍军人住房确有困难需要修 建的,所在县(区)人民政府应优先安排宅基地,优先供应建房材料。占用耕地建房的,酌情减免耕地占用税。
第三十七条 革命烈士子女、革命伤残军人报考高院校和中等学校,按规定录取分数线降一个分数 段(十分)予以照顾,伤残军人的身体、年龄条件应适当放宽。革命烈士子女考入公立学校的免缴学杂费,并优先享受 助学金或学生贷款。入公办幼儿园、托儿所的优先接收。
第三十八条 经部队师(旅)以上政治机关批准随军且符合条件的现役军官、志愿兵家属,驻军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应及时办理落户手续。有正式工作的,劳动、人事部门应就近安排工作。
第三十九条 革命烈士的孤老父母、配偶、孤儿和孤老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孤老复员军人较为集中的地区,当地政府应创造条件,建立光荣院、或在福利院、敬老院内附设光荣间予以收养;没有收养条件的地区、村(牧)民委员会要安排人员护理照顾。
第四十条 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家机关、街道办事处、群众团体、企事业单位应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工作,经常组织职工群众,广泛开展拥军优属活动,建立健全城乡拥军优属服务组织,建立走访慰问、征求意见、上门服务等制度。
第四十一条 商业、粮食、供销、卫生、 文化、邮电等部门和各服务行业,对驻军和革命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革命伤残军人的生活、文化方面的需要,应实行优先服务的制度;对驻军、革命烈士家属、退伍红军老战士、西路军红军老战士和二等乙级以上革命伤残军人的商品供应应给予优惠。
第四十二条 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及时给革命烈士家属、现役军人家属、 革命伤残军人挂光荣牌;接到军人立功、受奖的喜报后,应组织群众向其家属报喜;接到军人牺牲、病故的证明书后,应对其家属进行抚慰。
第五章 附 则
第四十三条 定期抚恤金、伤残抚恤金、伤残保健金和定期定量补助金的标准由青海省民政厅、财政厅制定。
第四十四条 优抚对象被判处徒刑、剥夺政治权利或者被通缉期间,停止抚恤和优待。其服刑期满,恢复政治权利后,经户口所在地的县(区)民政部门批准,可恢复原来享受的抚恤和优待,对经司法部门认定为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抚恤和优待。
第四十五条 因战伤亡的民兵、民工和参加县(区)以上人民武装部门或预备役部队组织的军事训练而伤亡的人员,其伤亡抚恤参照本细则执行。有工作单位的,按所在单位因公(工)伤亡办法办理;无工作单位的,按伤亡民兵的有关规定办理。
第四十六条 本细则公布前有关军人抚恤、优待、补助的规定,与本细则不一致的,以本细则为准。
第四十七条 本细则由青海省民政厅负责解释。
第四十八条 本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