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关于实施《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03 12:53:11  浏览:895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关于实施《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新闻出版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关于实施《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闻出版局,各有关单位:
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组织制、修订的《书刊印刷产品分类》等7项行业标准草案,业经我署批准为新闻出版行业标准。编号和名称如下:
CY/T1--1999 书刊印刷产品分类
CY/T2--1999 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CY/T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CY/T5--1999 平版印刷品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
CY/T27--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
CY/T28--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平装
CY/T29--1999 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骑马订装
以上标准自1999年9月1日起实施,希遵照执行。
标准已由印刷工业出版社出版。标准的订购和标准的宣贯培训,请与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联系。
地址:北京翠微路2号(邮编:100036)
电话:(010)68164685,(010)68219966--218
联系人:魏欣、马智勇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1--1999代替CY1--91

前 言
CY1--91《书刊印刷产品分类》是1991年发布实施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对其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对原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修订:
①由于印刷技术的发展和客户对某些印刷品的特殊要求,出现了使用二种以上印刷方式(如,平版印刷与凹版印刷)进行产品生产的情况,并有增多的趋势。因此,在此次修订中,将这种印刷产品单立一类,即“综合印刷产品”。
②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印刷领域的广泛应用,出现了有别于传统模拟式印刷的数字式印刷。为此,修订时增加了“3.2按转换模式分”类,在这一类目下列出了“模拟印刷产品”和“数字印刷产品”。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1--91。
本标准的附录A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志刚、廉 洁。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产品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3 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9851的定义。
3.1 按印版特征分
a) 凸版印刷产品;
b) 平版印刷产品;
c) 凹版印刷产品;
d) 孔版印刷产品;
e) 综合印刷产品;
f) 其他印刷产品。
3.2 按转换模式分
a) 模拟印刷产品;
b) 数字印刷产品。
3.3 按印后加工形式分
a) 精装产品;
b) 平装产品;
c) 骑马订装产品;
d) 古线装产品;
e) 其他印后加工产品。
3.4 按最终产品分
a) 图书;
b) 期刊;
c) 报纸;
d) 其它。
3.5 按出版和印刷要求分
a) 精细产品;
b) 一般产品。

附录A (提示的附录)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A1 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原则
A1.1 科学性
选择分类对象最稳定的本质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基础和依据。
A1.2 系统性
将选定的分类对象按一定顺序予以系统化,形成一个科学合理的分类体系。
A1.3 可扩延性
在增加新的分类对象时,不会打乱原来建立的分类体系,可以延拓和细化。
A1.4 兼容性
与有关标准协调一致。
A2 印刷产品分类的基本方法
A2.1 线分类法
线分类法又称层级分类法。该法将初始分类对象按选定的若干属性或特征,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同位类目之间存在着并列关系,下位类目与上位类目之间存在着从属关系。
A2.2 面分类法
将选定的分类对象的若干个属性视为若干个“面”,每面又可分为独立的若干个类目,将这些类目加以组合,形成一个复合类目。
书刊印刷产品可采用面分类法,按印版特性、转换模式、印后加工形式和使用价值等面进行分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2--1999代替CY2--91

前 言
CY2--91《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是1991年发布实施的新闻出版行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的要求,经新闻出版署批准,对其进行了修订。本标准对原标准主要有以下几点修订:
①本次修订以GB/T12707《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为指导,对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进行了修改,并以该标准对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作为印刷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
②原标准名称为《书刊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级方法》,考虑到标准的覆盖面,本次修订将“书刊”二字去掉,又考虑到与GB/T12707《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的标准名称相对应,故将“分级方法”改为“分等导则”,这样,本标准的名称为《印刷产品质量评价和分等导则》。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2--91。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 洁、魏志刚。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引 言
科学地分析和评价产品质量水平,需要建立宏观评价质量的指标体系,产品质量等级品率是该指标体系的主导指标,是产品质量水平的综合反映。为使印刷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工作规范化,特制定本导则。
1 范围
本导则规定了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和评定原则,印刷行业应按本导则的规定,制定本行业的产品质量分等方法,并确定分等产品目录。
本导则适用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生产和销售的印刷产品。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2707--1991 工业产品质量分等导则
3 内容
3.1 产品设计评价
产品设计评价包括:
a)装帧设计;
b)原稿质量;
c)产品总体要求。
3.2 原辅材料评价
原辅材料评价包括:
a)印刷用原辅材料质量;
b)印后加工用原辅材料质量。
3.3 加工工艺评价
加工工艺评价包括:
a)各工序加工工艺;
b)各工序的质量标准;
c)成品的质量。
3.4 产品外观的综合评价。
3.5 牢固程度和是否便于使用。
4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划分原则
本标准采用GB/T12707的产品质量分等原则。
印刷产品质量水平划分为优等品、一等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
4.1 优等品
优等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物质量水平与国外同类产品相比达到近五年内的先进水平。
4.2 一等品
一等品的质量标准必须达到国际一般水平,实物质量水平应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的一般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
4.3 合格品
按我国一般水平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或企业标准)组织生产,实物质量水平必须达到相应标准的要求。
5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原则
5.1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主要依据印刷产品的标准水平和实物质量指标的检测结果。
5.2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的评定,由行业归口部门统一负责,并按国家统计部门的要求,按期上报统计结果。
5.2.1 优等品和一等品等级的确认,须有国家级检测中心、行业专职检验机构或受国家、行业委托的检验机构出具的实物质量水平的检验证明;合格品由企业检验判定。
5.2.2 印刷产品质量等级评定工作中标准水平的确认,须有部级或部级以上标准化机构出具的证明。
5.2.3 经国家、行业检验机构证明印刷产品的实物质量水平确已达到相应的等级水平,才可列入等级品率的统计范围。
5.3 为使印刷产品实物质量水平达到相应的等级要求,企业应具有生产相应等级产品的质量保证能力。
6 印刷产品标准水平的划分原则
6.1 印刷产品标准水平划分为国际先进水平标准、国际一般水平标准和国内一般水平标准三个等级。
6.1.1 国际先进水平标准,是指标准综合水平达到国际先进的现行标准水平。
6.1.2 国际一般水平标准,是指标准综合水平达到国际一般的现行标准水平。
6.1.3 国内一般水平标准,是指标准水平虽然达不到国际先进和国际一般两个等级标准水平,但是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的规定,达到仍在使用的现行标准水平。
6.2 标准综合水平是指对标准中规定的与产品质量相关的各项要求的综合评价。
对比标准的水平,也是指综合水平,不应将各国标准的高指标拼凑在一个标准中。
6.3 标准水平的对比对象为现行的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
无对比对象的标准水平的确认,采取与国际、国外类似标准对比的方法,完全取决于我国资源优势的标准,如其最低一级产品技术要求不低于国外先进标准的水平,即认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不低于国际一般水平,即认为具有国际一般水平的标准,也可与收集到的国外实物进行对比。
6.4 与印刷产品质量相关的指标中任一项关键指标达不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或国际一般标准水平的,则不能认为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标准或国际一般水平的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808批准、19990901实施、CY/T3--1999代替CY3--91

前 言
由于1991年版的《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的技术内容与当前印刷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相关国际标准是一致的,因此,本版只是根据GB 1.1--1993《标准化工作导则》对标准的结构进行了编辑上的修改。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 3--91。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印刷学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魏瑞玲、刘浩学。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印刷行业观察颜色样品的照明和观察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出版和印刷行业对彩色原稿(透射稿和反射稿)及其复制品观察评定的环境条件,也适用于与印刷相关的行业对颜色观察和评定的环境条件。
2 引用标准
GB/T 5702--1985 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
3 标准照明体和标准光源
3.1 CIE标准照明体D50
CIE标准照明体D50代表相关色温为5003K的典型昼光。在CIE 1931色品图上,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x=0.3457,y=0.3586;在CIE 1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2091,v=0.3254,其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附录B。
3.2 CIE标准照明体D65
CIE标准照明体D65代表相关色温为6504K的典型昼光。在CIE 1931色品图上,其色品坐标为x=0.3127,y=0.3291;在CIE 1960 UCS色品图上的色品坐标为u=0.1978,v=0.3122,其相对光谱功率分布见附录B。
3.3 标准光源
光源的指标应是照明装置的整体指标,包括光源的反光、散射装置的作用,或者是在观察面上测量的数值。
观察颜色样品所用的人工光源应为3.1和3.2中所述两种照明体的模拟体,光源与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偏差值△C应小于0.008,相当于20mireds。色品偏差值△C的计算方法见附录A。
3.4 光源的显色指数
光源的一般显色指数Ra 应不小于90,特殊显色指数Ri (检验色样9~15)应不小于80。关于光源显色指数的计算见GB/T 5702。
4 照明条件
4.1 透射样品的照明条件
观察透射样品所采用的参照照明体为3.1中CIE标准照明体D50,所用光源为D50的模拟体。光源应均匀漫射照明观察面,使观察面的亮度为(1000±250)cd/平方米。在观察面上不应看到光源的轮廓或有亮度突变,亮度的均匀度应不小于80%。
4.2 反射样品的照明条件
用于观察反射样品(反射原稿和复制品)所采用的参照照明体为3.2中CIE标准照明体D65,所用人工光源为D65的模拟体。
用于观察反射样品的光源应在观察面上产生均匀的漫射光照明,照度范围为500lx~1500lx,视被观察样品的明度而定。观察面不应有照度突变,照度的均匀度不小于80%。
4.3 照明均匀性的测量
根据观察面的面积,把观察面等分成9块或更多等分的数量。在垂直于每块面积的中心进行测量,平均亮度或照度为各点测量值的平均值,亮度或照度的均匀度为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
为保证观察透射样品的光源装置所发出的光是均匀散射光,在与观察表面法线成0°~45°角之间任意角度的亮度测量值与垂直方向测量值之比不能低于85%。
测量用亮度计或照度计的光谱灵敏度应符合CIE明视觉光谱光效率函数V(λ)。
5 观察条件
5.1 观察者
进行色评价工作的观察者必须是非色盲和非色弱的正常色觉观察者。
5.2 透射样品与复制品比较时的观察条件
透射样品应由来自背后的均匀漫射光照明,在垂直于样品的表面观察。观察时应尽量将样品置于照明面的中部,使其至少在三个边以外有50mm宽的被照明边界。当所观察透射样品的面积总和小于70mm×70mm时,应适当减小被照明边界的宽度,使边界面积不超过样品面积的4倍,多余部分用灰色不透明的挡光材料遮盖。
5.3 直接观察透射样品的观察条件
直接观察透射样品而不与复制品比较的观察条件同5.1,只是被照明边界要用透射密度为(1.0±0.1)D的透射漫射材料遮盖,遮盖材料颜色与中性灰的偏差△C应符合3.3中的规定。
5.4 反射样品的观察条件
观察反射样品时,光源与样品表面垂直,观察角度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夹角,对应于0/45照明观察条件,如图1所示。作为替代观察条件,也可以用与样品表面法线成45°角的光源照明,垂直样品表面观察,对应于45/0的照明观察条件,如图2所示。但此时观察面照度的均匀度应符合4.2中的规定。
图1(图略) 图2(图略)
当观察光泽度较大的样品时,观察角度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以找出最佳的观察角度。
5.5 环境色和背景色
观察面周围的环境色应当是孟塞尔明度值6~8的中性灰(N6/~N8/),其彩度值越小越好,一般应小于孟塞尔彩度值的0.3。若观察面周围的墙壁和地面不符合上述要求,则应用符合上述要求的挡板将样品围起来,或者使用环境反射光,在观察面上产生的照度小于100lx。
观察反射样品时的背景应是无光泽的孟塞尔颜色N5/~N7/,彩度值一般小于0.3,对于配色等要求较高的场合,彩度值应小于0.2。

附录A (提示的附录)色品坐标和色差的计算方法
A1 uv坐标的计算
已知样品的三刺激值X、Y、Z或CIE 1931色坐标x、y,则
4X 6Y
u=----------------,v=----------------
X+15Y+3Z X+15Y+3Z

4x 6y
u=------------------,v=------------------
--2x+12y+3 --2x+12y+3
A2 光源与标准照明体色品偏差的计算
设光源的色品坐标为uk、vk,标准照明体的色品坐标为us、vs,则色品偏差△C为
1
--
2 2 2
△C=〔(uk--us) +(vk--vs) 〕
在CIE 1931色度图上,△C对应于一个椭圆。观察透射样品用的光源的色品偏差应位于以x=0.3457,y=0.3586为中心,以下面4点
x1=0.3590,y1=0.3796
x2=0.3369,y2=0.3641
x3=0.3324,y3=0.3376
x4=0.3545,y4=0.3531
为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内(见图A1),或等价于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2 2
14.815x --14.4407xy+7.9309y --5.0617x--0.7041y+1<0
观察反射样品用光源的色品偏差应位于以x=0.3127,y=0.3291为中心,以下面4点
x1=0.3245,y1=0.3481
x2=0.3041,y2=0.3344
x3=0.3001,y3=0.3101
x4=0.3213,y4=0.3238
为长轴和短轴的椭圆内(见图A2),或等价于满足下面的不等式:
2 2
16.0424x --14.6904xy+8.7109y --5.1971x--1.1464y+1<0
图A1(图略) 图A2(图略)

附录B (提示的附录)标准照明体D50、D65,300nm~830nm,按5nm间隔的相对光谱功率分布
------------------------------------------------------------------------------------------
| λ | D50 | D65 | λ | D50 | D65 |
| nm | S(λ) | S(λ) | nm | S(λ) | S(λ) |
|----------|--------------|--------------|----------|--------------|--------------|
| 300 | 0.02 | 0.03 | 440 | 74.82 |104.86 |
|----------|--------------|--------------|----------|--------------|--------------|
| 305 | 1.03 | 1.66 | 445 | 81.04 |110.94 |
|----------|--------------|--------------|----------|--------------|--------------|
| 310 | 2.05 | 3.29 | 450 | 87.25 |117.01 |
|----------|--------------|--------------|----------|--------------|--------------|
| 315 | 4.91 | 11.77 | 455 | 88.93 |117.41 |
|----------|--------------|--------------|----------|--------------|--------------|
| 320 | 7.78 | 20.24 | 460 | 90.61 |117.81 |
|----------|--------------|--------------|----------|--------------|--------------|
| 325 | 11.26 | 28.64 | 465 | 90.99 |116.34 |
|----------|--------------|--------------|----------|--------------|--------------|
| 330 | 14.75 | 37.05 | 470 | 91.37 |114.86 |
|----------|--------------|--------------|----------|--------------|--------------|
| 335 | 16.35 | 38.50 | 475 | 93.24 |115.39 |
|----------|--------------|--------------|----------|--------------|--------------|
| 340 | 17.95 | 39.95 | 480 | 95.11 |115.92 |
|----------|--------------|--------------|----------|--------------|--------------|
| 345 | 19.48 | 42.43 | 485 | 93.54 |112.37 |
|----------|--------------|--------------|----------|--------------|--------------|
| 350 | 21.01 | 44.91 | 490 | 91.96 |108.81 |
|----------|--------------|--------------|----------|--------------|--------------|
| 355 | 22.48 | 45.78 | 495 | 93.84 |109.08 |
|----------|--------------|--------------|----------|--------------|--------------|
| 360 | 23.94 | 46.64 | 500 | 95.72 |109.35 |
|----------|--------------|--------------|----------|--------------|--------------|
| 365 | 25.45 | 49.36 | 505 | 96.17 |108.58 |
|----------|--------------|--------------|----------|--------------|--------------|
| 370 | 26.96 | 52.09 | 510 | 96.61 |107.80 |
|----------|--------------|--------------|----------|--------------|--------------|
| 375 | 25.72 | 51.03 | 515 | 96.87 |106.30 |
|----------|--------------|--------------|----------|--------------|--------------|
| 380 | 24.49 | 49.98 | 520 | 97.13 |104.79 |
|----------|--------------|--------------|----------|--------------|--------------|
| 385 | 27.18 | 52.31 | 525 | 99.61 |106.24 |
|----------|--------------|--------------|----------|--------------|--------------|
| 390 | 29.87 | 54.65 | 530 |102.10 |107.69 |
|----------|--------------|--------------|----------|--------------|--------------|
| 395 | 39.59 | 68.70 | 535 |101.43 |106.05 |
|----------|--------------|--------------|----------|--------------|--------------|
| 400 | 49.31 | 82.75 | 540 |100.75 |104.41 |
|----------|--------------|--------------|----------|--------------|--------------|
| 405 | 52.91 | 87.12 | 545 |101.54 |104.23 |
|----------|--------------|--------------|----------|--------------|--------------|
| 410 | 56.51 | 91.49 | 550 |102.32 |104.05 |
|----------|--------------|--------------|----------|--------------|--------------|
| 415 | 58.27 | 92.46 | 555 |101.16 |102.02 |
|----------|--------------|--------------|----------|--------------|--------------|
| 420 | 60.03 | 93.43 | 560 |100.00 |100.00 |
|----------|--------------|--------------|----------|--------------|--------------|
| 425 | 58.93 | 90.06 | 565 | 98.87 | 98.17 |
|----------|--------------|--------------|----------|--------------|--------------|
| 430 | 57.82 | 86.68 | 570 | 97.74 | 96.33 |
|----------|--------------|--------------|----------|--------------|--------------|
| 435 | 66.32 | 95.77 | 575 | 98.33 | 96.06 |
------------------------------------------------------------------------------------------
续附录B
------------------------------------------------------------------------------------------
| λ | D50 | D65 | λ | D50 | D65 |
| nm | S(λ) | S(λ) | nm | S(λ) | S(λ) |
|----------|--------------|--------------|----------|--------------|--------------|
| 580 | 98.92 | 95.79 | 715 | 84.87 | 67.98 |
|----------|--------------|--------------|----------|--------------|--------------|
| 585 | 96.21 | 92.24 | 720 | 76.85 | 61.60 |
|----------|--------------|--------------|----------|--------------|--------------|
| 590 | 93.50 | 88.69 | 725 | 81.68 | 65.74 |
|----------|--------------|--------------|----------|--------------|--------------|
| 595 | 95.59 | 89.35 | 730 | 86.51 | 69.89 |
|----------|--------------|--------------|----------|--------------|--------------|
| 600 | 97.69 | 90.01 | 735 | 89.55 | 72.49 |
|----------|--------------|--------------|----------|--------------|--------------|
| 605 | 98.48 | 89.80 | 740 | 92.58 | 75.09 |
|----------|--------------|--------------|----------|--------------|--------------|
| 610 | 99.27 | 89.60 | 745 | 85.40 | 69.34 |
|----------|--------------|--------------|----------|--------------|--------------|
| 615 | 99.16 | 88.65 | 750 | 78.23 | 63.59 |
|----------|--------------|--------------|----------|--------------|--------------|
| 620 | 99.04 | 87.70 | 755 | 67.96 | 55.01 |
|----------|--------------|--------------|----------|--------------|--------------|
| 625 | 97.38 | 85.49 | 760 | 57.69 | 46.42 |
|----------|--------------|--------------|----------|--------------|--------------|
| 630 | 95.72 | 83.29 | 765 | 70.31 | 56.61 |
|----------|--------------|--------------|----------|--------------|--------------|
| 635 | 97.29 | 83.49 | 770 | 82.95 | 66.81 |
|----------|--------------|--------------|----------|--------------|--------------|
| 640 | 98.86 | 83.70 | 775 | 80.60 | 65.09 |
|----------|--------------|--------------|----------|--------------|--------------|
| 645 | 97.26 | 81.86 | 780 | 78.27 | 63.38 |
|----------|--------------|--------------|----------|--------------|--------------|
| 650 | 95.67 | 80.03 | 785 | 78.91 | 63.84 |
|----------|--------------|--------------|----------|--------------|--------------|
| 655 | 96.93 | 80.12 | 790 | 79.55 | 64.30 |
|----------|--------------|--------------|----------|--------------|--------------|
| 660 | 98.19 | 80.21 | 795 | 76.48 | 61.88 |
|----------|--------------|--------------|----------|--------------|--------------|
| 665 |100.60 | 81.25 | 800 | 73.40 | 59.45 |
|----------|--------------|--------------|----------|--------------|--------------|
| 670 |103.00 | 82.28 | 805 | 68.66 | 55.71 |
|----------|--------------|--------------|----------|--------------|--------------|
| 675 |101.07 | 80.28 | 810 | 63.92 | 51.96 |
|----------|--------------|--------------|----------|--------------|--------------|
| 680 | 99.13 | 78.28 | 815 | 67.35 | 54.70 |
|----------|--------------|--------------|----------|--------------|--------------|
| 685 | 93.26 | 74.00 | 820 | 70.78 | 57.44 |
|----------|--------------|--------------|----------|--------------|--------------|
| 690 | 87.38 | 69.72 | 825 | 72.61 | 58.88 |
|----------|--------------|--------------|----------|--------------|--------------|
| 695 | 89.49 | 70.67 | 830 | 74.44 | 60.31 |
|----------|--------------|--------------|----------|--------------|--------------|
| 700 | 91.60 | 71.61 | | | |
|----------|--------------|--------------|----------|--------------|--------------|
| 705 | 92.25 | 72.98 | | | |
|----------|--------------|--------------|----------|--------------|--------------|
| 710 | 92.89 | 74.35 | |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 5--1999 代替CY/T 5--91

前 言
本标准是在CY/T 5--91的基础上修订的。
本标准依照既要向国际标准靠拢,又要与国内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的原则,对前版标准的“质量要求”、“实地密度”、“套印误差”、“网点增大值”和“相对反差值”等项数据作了适当的修改。其中,主要是调整了套印误差和实地密度的范围。
本标准与正在实施的CY系列书刊印刷行业标准在内容上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的关系。在本标准前版发布后陆续制定的一批CY行业标准中,多项内容和技术指标数据都引自本标准前版,因此,在实施这类CY标准时,应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自生效之日起,同时代替CY/T 5--91。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都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廉洁、徐世垣、郭雄。
本标准的首次发布日期:1991年7月1日。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平版印刷品的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本标准适用于以纸为承印物的平版图像印刷品。其他平版印刷品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 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CY/T 3--1999 色评价照明和观察条件
3 分类
本标准的本章及其它章节采用GB/T 9851的定义。
3.1 精细印刷品:使用高质量原辅材料经精细制版和印刷的印刷品。
3.2 一般印刷品:除3.1外的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印刷品。
4 质量要求
4.1 阶调值
4.1.1 暗调
暗调密度范围见表1。
表1 印刷品密度范围
----------------------------------------------------------------
| 色 别 | 精细印刷品实地密度 | 一般印刷品实地密度 |
|------------|----------------------|----------------------|
| 黄(Y) | 0.85~1.10 | 0.80~1.05 |
|------------|----------------------|----------------------|
| 品红(M)| 1.25~1.50 | 1.15~1.40 |
|------------|----------------------|----------------------|
| 青(C) | 1.30~1.55 | 1.25~1.50 |
|------------|----------------------|----------------------|
| 黑(BK)| 1.40~1.70 | 1.20~1.50 |
----------------------------------------------------------------
4.1.2 亮调
亮调用网点面积表示。
精细印刷品亮调再现为2%~4%网点面积;
一般印刷品亮调再现为3%~5%网点面积。
4.2 层次
亮、中、暗调分明,层次清楚。
4.3 套印
多色版图像轮廓及位置应准确套合,精细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10mm;一般印刷品的套印允许误差≤0.20mm。
4.4 网点
网点清晰,角度准确,不出重影。精细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0%;一般印刷品50%网点的增大值范围为10%~25%。
4.5 相对反差值(K值)
K值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2 相对反差值(K值)范围
--------------------------------------------------------------------
| 色 别 | 精细印刷品的K值 | 一般印刷品的K值 |
|----------------|----------------------|----------------------|
| 黄 | 0.25~0.35 | 0.20~0.30 |
|----------------|----------------------|----------------------|
| 品红、青、黑 | 0.35~0.45 | 0.30~0.40 |
--------------------------------------------------------------------
4.6 颜色
颜色应符合原稿,真实、自然、协调。
4.6.1 同批产品不同印张的实地密度允许误差为:青(C)、品红(M)≤0.15;黑(B)≤0.20;黄(Y)≤0.10。
4.6.2 颜色符合付印样。
4.7 外观
4.7.1 版面干净,无明显的脏迹。
4.7.2 印刷接版色调应基本一致,精细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0.5mm,一般产品的尺寸允许误差为<1.0mm。
4.7.3 文字完整、清楚,位置准确。
5 检验
5.1 检验条件
5.1.1 作业环境呈白色。
5.1.2 作业环境防尘、整洁。
5.1.3 作业间温、湿度的要求
+15
温度:23℃±5℃;相对湿度:(60-10 )%。
5.1.4 观样光源符合CY/T 3的规定。
5.2 检验形式
印刷过程中检验和产品干燥后抽检。
5.3 检验仪器或工具
——密度计(具体要求见附录A)。
——30~50倍读数放大镜。
——常规检验用10~15倍放大镜。
——符合规定的计量工具。
——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B。
——相对反差值(K值)的计算方法见附录C。
——测控条(见附录D)。
——对光谱无选择、漫反射、具有1.50±0.20 ISO视觉反射密度的黑色底衬。
5.4 检验方法
5.4.1 测量法:用规定的仪器和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印刷品应放置在符合要求的黑色底衬上,如果印刷承印物透光程度很高,则应使用白色底衬。
5.4.2 计算法:用专门的数学模型检验印刷品质量。
5.4.3 目测法:目测或借助工具检验印刷品质量。
5.4.4 比较法:以常规条件印刷的色标、梯尺和测控条为参照物,检验印刷品质量。
5.4.5 专家鉴定法:由出版、设计和印刷专家检验印刷品质量。

附录A (提示的附录)反射密度计
密度计是用于测量产品的实地密度和网点积分密度的仪器。配合相应的测控条,还能测量图像密度反差、网点增大值、相对反差值等,是检验图像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仪器。密度计误差范围如下:
1.单机对同一点密度重复数值的允许误差为≤1%。
2.单机密度测量线性度的允许误差为≤1%。
3.多机对同一点密度量度数值的允许误差为≤2%。

附录B (提示的附录)网点增大值的计算方法
网点增大值是指印刷品某部位的网点面积与相应分色片上的网点面积之间的差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印刷品的网点面积
--(Dt--Do) --(Ds--Do)
A(%)=100×〔1--10 〕/〔1--10 〕
式中:Do为印刷品上非印刷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Ds为印刷品上实地的反射密度值,
Dt为印刷品上网点部位的反射密度值。
分色片的网点面积
--(Dt--Do) --(Ds--Do)
A(%)=100×〔1--10 〕/〔1--10 〕
式中:Do为空白网目调胶片的透射密度值,
Ds为胶片上实地的透射密度值,
Dt为胶片上网点部位的透射密度值。

附录C (提示的附录)相对反差值的计算方法
相对反差值,简称K值,是控制图像阶调的指标。计算方法如下:
Ds--Dt
K=----------
Ds
其中,Ds为测出的实地密度值,
Dt为测出的网点积分密度值。

附录D (提示的附录)测控条
测控条是用已知特定面积的几何图形作参照物来测控产品质量的,是供目测、测量、计算、专家鉴定使用的检验产品质量的工具。
D1 测控原理
D1.1 网点面积的增大与网点边缘的总长度成正比。
D1.2 利用几何图形的面积相等,阴、阳相反来测控网点的转移变化。
D1.3 图形变化时,夹角处比弧长处变化明显,起放大作用。
D1.4 利用等宽或不等宽的折线测控水平和垂直方位的变化。
D1.5 利用等距同心圆测控任意方位的变化。
D1.6 能够提供测试单元图形。
D2 使用条件
使用测控条的条件要与晒版、打样和印刷的条件一致。
D3 使用方法
应使用长条测控条,放置在印张的末端,与印刷机滚筒轴向平行,以便测控图像着墨的均匀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19990507批准、19990901实施、CY/T27--1999

前 言
CY/T 7.2~7.9--91《印后加工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系列标准是按照《印刷工业标准体系表》的要求编写的。1991年7月发布,1991年10月1日实施。几年来,由于印刷技术、设备、原辅材料和检验手段的变化,上述标准的内容已不适应当前生产的需要。此外,为方便使用,对上述标准的结构进行了如下调整、修订:将CY/T7.3--91《精装书芯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4--91《胶粘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5--91《锁线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6--91《精装书壳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7--91《覆膜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8--91《烫箔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7.9--91《裁切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的有关内容合并,吸收CY/T13--95《胶印印书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CY/T 16--95《精装书刊质量分级与检验方法》、CY/T20--1995《精装画册质量分级与检验方法》、CY/T21--1995《经典著作质量分级与检验方法》的有关内容,修订成为《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精装》。其它标准与本标准的内容不一致时,以本标准为准。
本标准的附录A和附录B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全国印刷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印刷总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淮珠、魏瑞玲、孔 奇。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精装书的装订质量要求及检验方法,其它精装印刷产品也可参照使用。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引用而构成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9851--1990 印刷技术术语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委内瑞拉共和国政府1998-1999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中国政府 委内瑞拉共和国政府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委内瑞拉共和国政府1998-1999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签订日期1997年9月24日生效日期1997年9月24日有效期截止到1999年12月3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委内瑞拉共和国政府(以下简称双方)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深入发展两国和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根据1981年11月1日在北京签署的两国政府文化合作协定第六条款规定,决定签署以下1998-1999年度文化交流执行计划。

               一、文化

  1、鉴于文化在民族发展中的重要性,为了加强和密切双边文化关系,在本计划执行期内,双方互派政府文化代表团到对方国家访问。

 表演艺术
  双方有兴趣深入开展音乐、戏剧和舞蹈领域的交流,并支持开展旨在增进两国表演艺术方面相互了解的活动。
  2、委内瑞拉吉他演奏家阿利里奥·迪亚斯于1998年下半年到中国举办古典吉他演奏会。
  3、委内瑞拉西蒙·玻利瓦尔交响乐团(80人)于1999年上半年到中国访问演出。
  4、中方派-40人的艺术团于1999年到委内瑞拉访问演出。
  5、双方鼓励两国具有国际水平的独奏演奏家和指挥家到对方国家的乐团参加演出。
  6、双方支持中国中央音乐学院派遣器乐教师到设立在委内瑞拉各个城市的青年乐团全国系统的音乐中心授课。
  7、中方支持委内瑞拉为建立青少年乐团系统设立的国家基金会。该基金会系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体大会(1995)关于在联合国组织成员国设立此类系统的决定而建立。
  8、双方鼓励两国艺术院校、团体交流信息、互派教师进行演出、举办短期训练班。
  9、双方支持中国北京舞蹈学院与委内瑞拉的舞蹈团和舞蹈学校互换信息资料,进行对等交流。
  10、委方建议CONTRADANZA舞蹈团艺术指导、女舞蹈家爱西丽娅·洛佩斯到中国为中方舞蹈教师和演员举办现代舞讲习班,为期15天。
  中方将对委方建议予以研究。
  11、双方支持中国中央戏剧学院和委内瑞拉戏剧教育学院交换信息资料、进行教师交流。委方教师来华学习中国戏剧的教学方案、表演技巧和形体语言,并举办有关委内瑞拉戏剧经验报告会和培训班。中方教师到委进行戏剧研究并举办有关表演、演员教学和形体语言的培训班和报告会。为期均为一个月。

 造型艺术
  双方重视本国造型艺术发展的意义和重要作用,支持开展有利于介绍本国造型艺术家及其作品的活动。
  12、委方邀请中国作为“大陆外应邀者”参加1998年4月-6月在加拉加斯和(苏利亚州)马拉开波举行的第三届“美洲陶器”双年展中“日用陶瓷:瓷器的使用”部分,举办介绍中国瓷器起源和传播的教学及资料性展览。
  中方感谢委方的邀请并予以考虑。
  13、1999年下半年在委内瑞拉举办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展。展览内容、条件和方式将由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与委阿莱汉德罗·奥特罗博物馆另行商定。
  14、委内瑞拉国立艺术画廊组织委艺术家在中国北京和另一城市举办图片、版画或素描作品展。
  15、1999年在北京举办阿利里奥·帕拉西奥斯画师的木版水印画展。
  16、双方鼓励中国展览交流中心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索菲亚·因贝尔当代艺术物馆(MACCSI)签署合作协议,以便举办下列活动:
  --当代中国艺术家作品展。
  --中国书法家举办中国书法讲习班。
  以上活动均在加拉加斯索菲亚·因贝尔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在中国举办加拉加斯索菲亚·因贝尔当代艺术博物馆藏品展。
  --合作协议将规定举办上述展览的方式、要求和经费条件。
  17、加拉加斯埃克托·波莱奥视觉艺术画室于1998年下半年或1999年举办由一位中国专家主讲的中国画技法及中国画保存的高级培训班。
  18、制作一部介绍委内瑞拉视觉艺术的纪录片,影片由委国立艺术画廊编写脚本,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一摄制组拍摄,拷贝配以不同语言,以便在电视网播放。具体方式和经费条件将由两国有关部门通过外交途径另行商定。
  19、一位中国陶瓷专家在加拉加斯艺术博物馆协助指导研究该博物馆的瓷器藏品,经费条件和日期由两国有关部门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电影、图片
  鉴于两国有关部门在鼓励介绍和传播中委电影制作和摄影创作方面日益增加的兴趣,双方表示愿为有关专业人员的接触及其作品的传播提供便利。
  20、双方互派一不超过5人的电影代表团到对方国家访问。具体方式、条件和日期通过有关部门商定。
  21、1998年9月,在委内瑞拉举办中国电影周,在中国举办委内瑞拉电影周。
  22、在中国举办一个委内瑞拉摄影家费德里戈·费尔南德斯、费利斯·莫利那和埃索·阿尔瓦雷斯摄影作品展。工 艺
  双方重视两国人民的工艺创造性,有兴趣深入开展民间艺术合作,支持继续发展这一领域业已存在的交往。
  23、委方有兴趣请中方派遣下述工艺师(各2名)到委内瑞拉举办培训班:
  竹编技师于1998年第二季度到委内瑞拉的安索阿特吉州、拉腊州、莫那加斯州和塔奇拉州举办竹编、竹篮、竹帽和原竹加工技术培训班。
  陶瓷技师于1998年第二季度到委内瑞拉的梅里达州、拉腊州和阿拉瓜州举办陶瓷制作技术和设计培训班。
  中方将研究委方上述项目的可能性。
  上述项目及其经费条件通过外交途径另行商定。

 出版、图书、文学
  双方支持在图书馆之间的交流,文学作品的传播及其作家之间的相互了解。为此,将提供协助。
  24、1998年下半年由委官方出版社蒙特·阿维拉拉美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的下列著作:弗朗索瓦·程的《虚与实--中国画点滴》(第二版),鲁迅的《中国小说简史》和多位作家的《中国诗词选》。
  25、蒙特·阿维拉出版社基金向北京图书馆捐赠下列出版物:文学杂志《智慧的瘸子》摹本一套,拉丁美洲文学百科辞典〔DELAL〕一套(三卷)及其他著作。
  26、中方帮助出版译成中文的委内瑞拉作家作品,特别是出版一部委内瑞拉当代小说选。具体实施计划及财务条件将由双方通过外交途径商定。
  27、双方鼓励两国作家互访。
  28、双方鼓励两国出版机构之间进行合作与交流。
  29、双方鼓励两国图书馆专业人员互访。

               二、教育

  30、中国国家教委和委内瑞拉教育部就有关特殊教育(残疾人教育)方面的政策、成人职业技术培训方式、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互换信息资料。

               三、通则

  31、双方将促进本计划中有关的机构和组织之间直接进行接触,以为执行本计划提供方便。
  32、有关实施方式、财务规定以及其他开展本计划项目所必需的方式及条件,均由双方事先商定。
  33、本计划不排除举办通过外交途径商定的其他文化、艺术和教育活动。
  34、本计划自签字之日起生效,有效期截止到1999年12月31日。
  本计划于1997年9月24日在北京签订,一式两份,均用西班牙和中文写成,具有同等效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委内瑞拉共和国政府
     文化部副部长          全国文化委员会主任
      孟晓驷            奥斯卡·桑布拉诺博士

铁路栓焊钢梁养护细则

铁道部


铁路栓焊钢梁养护细则

1981年4月30日,铁道部

总 则
第1条 铁路栓焊钢梁是工厂制造采用焊接连接、工地拼装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的一种新型钢梁。为了做好这种钢梁的养护维修,特制定本细则。
第2条 栓焊钢梁的养护维修重点是使高强度螺栓和焊缝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第3条 本细则也适用于其它铁路桥梁的高强度螺栓连接部分和焊接连接部分。
第4条 本细则是对《铁路工务规则》中桥梁大修、维修有关规定的补充和修改,如有出入,以本细则为准。

质量要求
第5条 栓焊钢梁的高强度螺栓连接部分不得有流锈现象。高强度螺栓不得超拧(实际预拉力大于设计预拉力10%)、欠拧(实际预拉力小于设计预拉力10%)、漏拧、断裂或缺栓。杆件不得有滑移。
第6条 栓焊钢梁杆件各部位,特别是焊缝处不得有裂缝。

检 查
第7条 对栓焊钢梁的高强度螺栓、焊缝应进行周密检查、细致观测,掌握其技术状态,如有异状,应当及时分析原因,进行妥善处理。
一、交付运营前,施工单位应提交完备的高强度螺栓施工竣工文件(包括拧紧工艺、主要施拧参数、各节点拧紧及抽验结果等)。铁路局应会同施工单位对栓焊钢梁进行全面检查,并对高强度螺栓施工检查的抽验结果进行复验,合格后方予验收。
二、铁路局应按照《铁路工务规则》第196条规定,对栓焊钢梁进行检定,并着重检查焊缝和高强度螺栓,根据检查结果,提出养护要点。
三、新交付的栓焊钢梁在运营的头一年里,工务段至少每季度观测一次跨中动、静载挠度,对高强度螺栓、腻缝及焊缝全面检查一遍,并记录备查。
四、栓焊钢梁的经常检查应按照《铁路工务规则》第190条办理。按本细则第8条的检查重点,经常地检查高强度螺栓和焊缝的状态,以确保运营安全。检查发现病害应及时处理并做好“病害检查记录簿”的登记。
五、秋季大检查应全面检查栓焊钢梁各部位和部件的高强度螺栓和焊缝,并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节点,拆卸不超过该节点螺栓总数的2%(至少1个)的高强度螺栓,细致地检查螺栓及栓孔内壁锈蚀情况,检查结果应详细记入“病害检查记录簿”。
六、严寒地区的栓焊钢梁,冬季对重点部位的焊缝应加强检查监视;高温高湿地区的栓焊钢梁,夏季应对高强度螺栓加强检查监视。
第8条 栓焊钢梁检查的重点是受拉或受反复应力的杆件及其接头处的高强度螺栓和焊缝,如:
一、主、横梁连接处及纵、横梁连接处的母材、焊缝及高强度螺栓;
二、受拉、受反复应力杆件节点及联结系节点的高强度螺栓;
三、对接焊缝;
四、受拉及受反复应力杆件上焊缝及邻近焊缝热影响区的钢材;
五、杆件断面变化处焊缝;
六、联结系节点处焊缝;
七、加劲肋、横隔板及盖板处焊缝。
第9条 高强度螺栓检查办法:
一、目视法
如发现杆件滑移(一般表现为连接处漆膜拉开或流锈水),导致拱度、挠度变化,即表明连接处高强度螺栓大部分欠拧;如发现个别螺栓头或螺母周围漆膜开裂脱落,或流锈水,即表明该螺栓多属严重欠拧、漏拧或出现裂纹。
二、敲击法
用重约0.25公斤检查小锤敲击螺母一侧,手指按在相对另一侧,如手指感到轻微颤动,即为正常拧紧的螺栓;如颤动较大,则是严重欠拧的螺栓。
三、应变仪测定法
测定步骤如下:
1、在可疑高强度螺栓杆端面和螺母的相对位置上划一直线。然后将其拆卸、除锈、涂油后待用。
2、在原栓孔处用贴有电阻片的高强度螺栓测定所需要的初拧扭矩值(使螺栓预拉力N和螺母转角Q的变化曲线成直线变化的最低值)和所需要的终拧螺母转角范围(包括第5条规定的设计预拉力的容许误差±10%和预拉力损失在内)。
预拉力的损失规定为:M22螺栓为1吨;M24螺栓为1.5吨。
3、拆卸上述贴有电阻片的螺栓。
4、将前述待用螺栓装上,进行初拧,使其达到上述测定所需要的初拧扭矩值。
5、测量螺栓杆端面和螺母上原划直线间的角度,并与上述测定的所需螺母终拧转角范围比较,即可判明该螺栓是否欠拧或超拧。
四、扭矩测定法
更换高强度螺栓时,如采用扭矩法施工,则终拧后的复验,可采用本检查方法。方法如下:
先在螺杆端面、螺母相对位置划一直线,用扳手将螺母松回30°~50°,再用定扭扳手将螺母拧回原位,测取扭矩值,该扭矩值换算的螺栓预拉力应在设计预拉力的容许范围内,换算按第十八条的公式办理。
第10条 焊缝检查方法:
一、目视法:观察焊缝及邻近漆膜状态,发现可疑处,将漆膜除净,用4~10倍放大镜观察。
二、硝酸酒精浸蚀法:将可疑处漆膜除净、打光、洗净(用丙酮或苯)、滴上浓度5~10%的硝酸酒精(该浓度视钢材表面光洁度而定,光洁度高时,浓度宜低)浸蚀,如有裂纹即有褐色显示。
三、着色探伤法:将可疑处漆膜除净、打光、洗净、吹干后,将渗透液喷涂可疑处,时间一般隔5~10分钟,最长30分钟(时间根据光洁度和气温而定),然后用洗净液除去多余的渗透液,擦干。再喷涂显示液,在缺陷处即可显示红色彩象。

病害处理
第11条 经检查判明有严重锈蚀(有肉眼可见的锈蚀麻面者)、裂纹或折断的高强度螺栓应立即更换。
第12条 经检查判明有严重欠拧、漏拧或超拧的高强度螺栓应予卸下。如卸下的高强度螺栓无严重锈蚀、严重变形(严重变形指不能自由插入栓孔)和裂纹者,以及施拧未超过设计预拉力15%以上者,则除锈涂油后,可以再用。否则应予更换。
第13条 更换的高强度螺栓、螺母及垫圈应符合国标GB1228~1231—76的有关规定,其强度级别、规格及尺寸应与原有者相同。
第14条 重新安装经拆卸后清除过的高强度螺栓或更换新高强度螺栓时,应将栓孔内壁及孔口处的锈蚀污物清除干净。
第15条 安装高强度螺栓时,螺栓头下及螺母支承面下都应放一个垫圈。垫圈孔边有45°倒角一侧应与螺栓头下的过渡圆弧相配合,不得装反。
第16条 高强度螺栓的更换,对于大型节点,每次更换数量不得超过该节点处每根杆件上高强度螺栓总数的10%;对于螺栓数量较少的节点,则要逐个更换。更换应在桥上无车时进行。
第17条 维修拧紧高强度螺栓一般应采用扭角法,分初拧和终拧两步进行。
初拧扭矩值和终拧转角应按第9条规定的应变仪测定法办理。
如无应变仪等测试手段,初拧扭矩值和终拧转角可参考该桥原高强度螺栓施工竣工文件确定。
第18条 如高强度螺栓的扭矩系数能确保稳定在0.110~0.150,且标准偏差小于0.010时,可采用扭矩法施工。扭矩法施工也分初拧和终拧两步进行。


扭矩值按下式计算:
M=KNd
式中 M——终拧扭矩(公斤——米)
K——扭矩系数
N——高强度螺栓施工预拉力(设计预
拉力+预拉力损失)(吨)
d——高强度螺栓公称直径(毫米)
初拧扭矩应为终拧扭矩的60%。
第19条 高强度螺栓的拧紧工作应严格控制,防止漏拧、欠拧或超拧。
第20条 高强度螺栓螺母和垫圈的外露部分应在高强度螺栓拧紧后涂以底漆和面漆,防止锈蚀。
第21条 栓焊钢梁节点处板束的顶缝、侧缝和底缝均应腻缝。如有开裂或脱落者,应清除干净后重新腻缝。在多雨潮湿地区对此尤应注意。腻子配方可按本细则附录(略)选用。
第22条 经检查发现在焊缝及附近的钢材上有裂缝时,应:
一、立即汇报负责人,请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并根据裂缝的严重程度,采取保证列车安全运行的临时措施。
二、加强观察,必要时派专人进行监视,直至采取必要的措施为止。检查人员应在裂缝的尖端处与裂缝垂直的方向用红漆作出箭头标记,箭头应指向裂缝尖端,并与之相距3~4毫米,在箭杆端部标明检查日期,并应将裂缝的位置、长度、发展情况及检查日期记入“桥梁病害检查记录簿”。
三、为便于观察裂缝发展情况并防止裂缝处锈蚀,可涂上亚麻仁油或其它透明涂料。
第23条 在焊缝及附近钢材上发现裂缝后,可根据裂缝位置、性质、大小及数量,采取相应的措施,如:
一、作为防止裂缝发展的临时措施,可在裂缝的尖端钻与钢板厚度大致相等的圆孔,但最大不超过32毫米。裂缝的尖端必须落入孔中。
二、作为永久性加固措施,可采用高强度螺栓连接拼接的方法进行加固。加固时,裂缝尖端处凡能钻孔者均应钻孔。
三、抽换杆件或换梁。
第24条 在不能保证焊缝质量的情况下,桥上裂缝不得焊补。
第25条 发现杆件滑移或者焊缝开裂,经与设计部门研究后需抽换杆件或换梁者,均应列入大修进行整治。高强度螺栓连接进行大修时,大修前应制订高强度螺栓施工工艺规则。

维修验收
第26条 栓焊钢梁维修后,按《铁路工务规则》第200条规定检查验收。
一、维修中更换的高强度螺栓,应予抽查,抽查数量为更换数量的5%,但不少于一个。抽查中有一个欠拧或超拧时,再另抽查5%。如仍有失格者,则应扩大检查全部更换的螺栓。失格者进行处理后再行复查。
二、工地补焊焊缝的验收按《铁路工务规则》第157条办理。

其 它
第27条 工区、领工区、工务段或桥工段(处)应储备合格的高强度螺栓、螺母和垫圈。螺栓丝扣应涂黄油,套上两个垫圈和螺母,分类装箱,箱面标明种类、规格、数量,存放干燥处,每半年开箱检查一次。
第28条 定扭扳手在每天使用之前应认真标定,符合要求方可使用。
(附录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