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福建省物价局关于印发《福建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证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0 14:39:20  浏览:93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福建省物价局关于印发《福建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证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福建省物价局


福建省物价局关于印发《福建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证管理暂行规定》的通知

闽价服〔2010〕255号


  各市、县(区)物价局:

  现将《福建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证管理暂行规定》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

  

  第一条 为加强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规范收费行为,维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经省政府同意印发的《福建省经营服务性收费管理办法》(闽价服[2010]66号)精神,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凡从事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管理的经营服务性收费中属于强制性、垄断性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项目经营者,应当按照价格管理权限到价格主管部门申领《福建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证》(以下简称《收费证》)。

  须申领《收费证》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由省或市、县(区)价格主管部门依据前款规定按照价格管理权限确定,上一级价格主管部门有明确规定的,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收费证》由省价格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核发。

  核发《收费证》应以按规定权限、程序批准的有效文件为依据,并贯彻属地管理的原则。省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核发中央、省(含外省)属单位在福州市(不含所辖县、市)的收费单位;福州市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核发市(含省内其他市、县)属单位在福州市(不含所辖县、市)的收费单位;设区市价格主管部门(不含福州市)负责核发中央、省(含外省)及其他市、县属单位在设区市所在地的收费单位;县(市、区)价格在县(市、区)所在地的收费单位。

  第四条《收费证》分正本和副本。正本用于收费单位悬挂亮证收费,副本用于年审和其它规定的用途。正本必须悬挂在执收点的醒目位置,实行亮证收费和接受社会监督。除此之外,经营者还应在执收点的醒目位置公示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

  正本内容包括:收费证编号、收费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收费项目、有效期、制证机关、发证机关、发证时间。

  副本内容包括:在正本内容基础上增加主管部门、单位负责人姓名、经办人姓名、联系电话、邮政编码、计价单位、收费标准及批准文号、备注、年审记录、持证须知等。

  第五条《收费证》实行一点一证。原则上实行一个收费单位一证,即一本正本、一本副本,具有法人资格、财务独立核算、直接实施收费的单位为基本领证单位。个别基本领证单位确因工作需要设立多个收费点的,经批准可领取一本副本,多本正本,并在每个收费点悬挂收费正本。负责发证的价格主管部门除在每本正本上注明基本领证单位的名称外,还应分别注明不同收费点的名称。

  第六条申领《收费证》按下列程序进行:

  (一)符合规定领证的收费单位凭有权机关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标准的文件和相关资料,到当地价格主管部门领取或在福三份,按表列内容逐项填写并提供申请表所要求的资料。

  (二)将填写好的申请表加盖本单位公章,负责人或经办人签名后送其主管部门(无主管部门的除外)签署意见并加盖公章,然后提交当地价格主管部门审核。

  (三)价格主管部门收到经营者提交的《经营服务性收费证申请表》及相关资料后,先由经办人对收费单位的资质、批准收费的文件及相关资料进行审核。符合申领条件的,经办人应签名或加盖私章并送部门负责人核准,颁发《收费证》正、副本。

  第七条 经营者申领《收费证》时须提供下列资料: (一)合法有效的经营服务性收费批准文件。 (二)法人资格证明及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企业法人

  营业执照(复印件)。 (三)税务登记证。(四)政府或业务主管部门批准执业的文件。(五)其它相关资料。第八条新设立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须申领《收费证》

  的,经营者应在实施收费前30日内申请核发《收费证》。原已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批准收取的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经营者应在接到价格主管部门申领《收费证》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到经营者无证收费行为。

  第九条 经营者改变名称、法人、经营地址或经有权机关批准增减收费项目、调整收费标准及收费范围,应在接到批准文件后30日内持批准文件及时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收费证》变更手续。收费单位撤并、迁移或停业时,应在批准后3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收费证》变更或注销手续。

  经营者办理《收费证》变更、注销手续,必须随带有关批准文件、收费证正、副本、申请表等相关资料。

  经营者丢失、损坏《收费证》时,应公告作废并及时到原发证机关申请补发新证。

  第十条《收费证》有效期3年,到期由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负责办理换证事宜。

  第十一条 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应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严格履行办证手续。

  价格主管部门对经审查符合规定办证条件的收费单位,应在收到《经营服务性收费证申请表》后15个工作日内核准发证。

  价格主管部门在办证时,应在《收费证》副本上逐项填列所批准的收费项目及标准,若收费项目或标准较多不易细列时,可只填写该项目的批准机关及文号并附上批准文件或单行本。公章,方可生效。《收费证》副本填列的最后一个收费项目及标准的备注栏内应加盖“经营服务性收费证审核专用章”和经办人私章。当收费项目及标准需要变更时,“经营服务性收费证审核专用章”和经办人私章可随之顺延加盖生效。

  价格主管部门、经营者要做好经营服务性收费档案管理工作。

  第十二条 《收费证》实行年度审验制度。凡在我省辖区内按规定申领《收费证》的经营者,均要接受收费证的年度审验。

  第十三条 收费证年度审验工作由省、市、县(区)价格部门负责实施,并按照发放《收费证》工作的分工,分级负责审验。

  第十四条《收费证》的年度审验内容包括: (一)收费证制度(《收费证》正、副本是否齐全,是否

  亮证收费和及时办理《收费证》变更手续等)执行情况。 (二)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执行情况。 (三)收费公示制度执行情况。(四)收费票据和收费资金管理情况。 (五)其他与收费管理有关的内容。 式,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确定上门审验的收费部门或单位的名单。不管采取何种方式审验,各收费部门或单位在审验前,均应认真如实地填报《福建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证审验报告书》(一式二份),并按指定的时间、地点,携带《收费证》正、副本,《福建省经营服务性收费证审验报告书》,年度财务报表,会计总账与明细账,收费统计报表和收费审批文件等相关材料接受审验。

  第十六条 收费审验结束后,价格主管部门应在《收费证》副本和收费审验报告书上签注“已审验”的审验结论,加盖“收费审验专用章”,并将审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记入《收费证》副本。经营者应在收费审验结束后30日内,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报同级价格主管部门备查。

  第十七条发放《收费证》及开展收费审验工作,不得向经营者收取费用,所需经费由价格主管部门向同级政府财政部门申请核拨。

  第十八条经营者连续2年不收费的,价格主管部门在收费审验时应收回《收费证》正、副本,经营者重新实施收费时,按照《收费证》申领程序重新申领《收费证》。

  第十九条经营者应按时接受《收费证》审验,对逾期不接受审验或审验中查出存在问题的部门或单位,各级价格主管部门可视情节轻重,予以通报批评、限期纠正、收回《收费证》处理,同时移交价格检查机构予以查处。

  第二十条 《收费证》不准擅自复制(印)、不得转让(借)他人用以实施收费行为。经营者有涂改、转借《收费证》或其他使用不当行为的,价格主管部门可暂扣或收回其《收费证》,并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一条本规定由福建省物价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本规定自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旅行社意见的通知(附英文)

国务院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旅行社意见的通知(附英文)
国务院办公厅



国家旅游局《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旅行社的意见》已经国务院批准,现转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关于进一步清理整顿旅行社的意见
为了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公司的决定,现对进一步清理整顿旅行社(旅游公司或其他同类性质的组织,下同)提出如下意见:
一、各地方、各部门对本地区、本部门所属的旅行社都要认真进行清理整顿。清理整顿的重点是经营国际旅游业务的一、二类旅行社,以及未经批准擅自从事对外招徕业务的旅行社,撤并一批不符合经营条件的旅行社,切实解决多头对外、削价竞争、服务质量差的问题。
二、有下列情况之一的旅行社予以撤并:
(一)实际注册资金、从业人员、经营场地、组织机构等不具备《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及《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施行办法》规定的类别条件而开办的旅行社。
(二)自《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施行办法》公布实施后,到1990年3月底,累计未能达到规定的年接待量和创汇额的一类旅行社。
(三)有削价竞争、逃汇套汇、倒卖外汇等严重违法经营行为的旅行社。
(四)长期经营不善,管理混乱,内部规章制度不健全,资不抵债的旅行社。
(五)服务质量差,屡遭游客投诉,陪同导游等从业人员索要小费、私收回扣严重,或其他屡次发生有损国格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旅行社。
(六)对国外旅行商拖欠的旅行费用长期不能收回,1988年以后又欠新债,造成严重经济损失的旅行社。
(七)已被撤并的旅行社总社原下属分支旅行社。
(八)饭店(宾馆)开办的旅行社。
(九)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各地方、各部门在国外及港澳地区开设的旅行社(包括旅游办事机构)。
确定撤销的旅行社,其主管部门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好善后事宜。
三、清理整顿旅行社的工作在今年第三季度结束。各地方、各部门的旅行社撤并留方案由国家旅游局审批,并报全国清理整顿公司领导小组备案。确定保留的旅行社,应凭国家旅游局的批准文件,重新申请、依法办理登记注册手续。为了防止一、二类旅行社过多过滥,从1990年起
,两年内不审批成立新的一、二类旅行社。已经国家旅游局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批准成立,尚未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旅行社,原批准文件无效。
四、清理整顿旅行社,要认真贯彻深化改革的方针,进一步理顺旅行社的管理体制。旅行社必须在人、财、物等方面与党政部门、事业单位、人民团体脱钩,成为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依法经营的经济实体。旅行社的业务由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归口管理。
五、清理整顿旅行社要与建立健全规章制度结合起来,进一步加强旅行社的管理。
(一)为了维护国家利益,制止旅行社相互削价竞争,各旅行社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旅游局和国家物价局统一规定的价格标准、计价细则和优惠办法。
(二)1990年,国家审计机关将对一、二类旅行社的财务收支情况及其经营活动进行行业审计。国家旅游局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局将与同级物价部门,对一、二类旅行社经营情况、外销价格情况进行定期检查。
(三)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国家旅游局《旅游外汇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未经旅游主管部门批准,擅自从事国际旅游业务的单位、企业所收外汇一律结汇,不予留成。

(四)有签证通知权的旅游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外交部、国家旅游局的规定核发签证通知。不得为其他单位和无对外招徕权的旅行社代发签证通知。严重违反规定的,取消其签证通知权。

CIRCULAR OF THE GENERAL OFFICE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APPROVAL AND TRANSMISSION OF A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NATIONAL TOURISMADMINISTRATION CONCERNING THE FURTHER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FTOURIST AGENCIES

Important Notice: (注意事项)

英文本源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务院法制局编译, 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中华人民
共和国涉外法规汇编》(1991年7月版).
当发生歧意时, 应以法律法规颁布单位发布的中文原文为准.
This English document is coming from the "LAWS AND REGULATIONS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GOVERNING FOREIGN-RELATED MATTERS" (1991.7)
which is compiled by the Brueau of Legislative Affairs of the State
Council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is published by the China
Legal System Publishing House.
In case of discrepancy, the original version in Chinese shall prevail.

Whole Document (法规全文)

CIRCULAR OF THE GENERAL OFFICE UNDER THE STATE COUNCIL ON THE
APPROVAL AND TRANSMISSION OF A REPORT SUBMITTED BY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CONCERNING THE FURTHER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April 10, 1990)
The report, "Suggestions Concerning Further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submitted by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has been approved by the State Council; and now the report is hereby
transmitted to you for implementation.

SUGGESTIONS CONCERNING FURTHER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sound development of tourist industry in our
country,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cision of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nd the State Council concerning the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f companies, our suggestions are hereby
advanced on the further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including tourist companies and other similar organizations; the same
below):
1. Various localities and departments shall carry out conscientiously the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n the tourist agencies that are under their
jurisdiction. The emphasis of the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shall be
placed on the tourist agencies of Categories 1 and 2 that handle
international tourist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also on those tourist
agencies that are engaged, without permission, in soliciting tourists from
abroad. Those tourist agencies that do not possess the prerequisites as
prescribed for tourist business operations shall be abolished or merged,
and the problems concerning multilateral connections with overseas
business parties, the reduction of tourist prices for competition, and
poor-quality tourist services shall be earnestly dealt with.

2. A tourist agency that comes under one of the following circumstances
shall be abolished or merged with other tourist agencies.
(1) Tourist agencies which are in operation, but do not possess the
prerequisites of a certain category as prescribed in "Interim 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and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im 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in terms of the actual registered capital, employed personnel;
site for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organizational setups.
(2) Tourist agencies of Category 1 which, from the date "Rules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rim Regulations o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are promulgated for implementation to the end of March, 1990,
have not reached the prescribed annual accumulative total of tourists
received and the amount of foreign exchange earned.
(3) Tourist agencies which have been engaged in such serious illegal
business activities as reducing tourist prices for competition, evading
foreign exchange regulations and practising arbitrage, procuring foreign
exchange by illegal means, and reselling foreign exchange for a profit.
(4) Tourist agencies with inefficient business operations, poor
management, unsound internal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insufficient
earnings for repaying debts.
(5) Tourist agencies whose services are so poor that they have incurred
frequent complaints from tourists; whose tourist guides and other employed
personnel have been presumptuous in seeking and accepting tips and
commission, or whose ill conduct has frequently brought damage to the
reputation of our country and has thus created very bad influence.
(6) Tourist agencies which are unable to recover the travelling expenses
owed for a long period of time by foreign tourist agents, and have, since
1988, new debts added to old ones, thus suffering heavy economic losses.
(7) The branch offices of a tourist agency, the head office of which has
been abolished or merged.
(8) Tourist agencies set up and run by hotels (or guest houses).
(9) Tourist agencies (including their business offices) that have been
established in foreign countries or in the regions of Hong Kong and Macao
by various localities or departments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With respect to those tourist agencies which are
to be abolished according to the pertinent decisions,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over them shall,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tinent provisions,
set up a liquidation organization to check up and settle the creditors'
financial claims and to liquidate liabilities, and to attend to the
winding-up business.

3. The task of the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f the existing tourist
agencies shall be completed by the end of the third quarter of this year.
Various localities and departments shall have to submit their plans for
the abolition, merging, or reten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to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for examination and approval, and also to the
National Leading Group of Checking-up and Rectifying Companies for the
record. Those tourist agencies that have been retained shall, by
presenting the document of approval issued by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apply anew for their re-establishment, and go through the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law.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setting up of an excessive number of tourist agencies of Categories 1
and 2, within 2 years beginning from 1990, no applic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tourist agencies of Categories 1 and 2 shall be
examined and approved. With respect to those tourist agencies the
applications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which have already been approved by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or by the tourism bureaus of the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or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but which have not yet gone through the registration
procedures with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for industry and commerce,
the original document of approval shall be declared invalid.
4. In the course of the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it shall be imperative to implement the policy of deepening the reforms,
and further streamline the administr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Tourist
agencies shall separate themselves in such respects as working personnel,
financial matters, and assets and materials from Party and government
organs, institutions, and public organizations, and establish themselves
as economic entities, which shall have independent business accounting,
assume sole responsibility for their profits and losses, and conduct their
business operations according to law. The business operations of tourist
agencies shall be placed under the administr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for tourism.

5. The checking-up and rectific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shall be carried
out in close link with the establishment and improvement of the relevant
rules and regulations and administrative systems, so a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administration of tourist agencies.
(1) In order to protect the State interests and to check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various tourist agencies by reduction of tourist prices, all
tourist agencies must strictly implement the unified stipulation on price
standard, rules for the calculation of prices, and the measures for
preferential treatment, as formulated by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and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Commodity Prices.
(2) In 1990, the State auditing organs shall carry out trade auditing on
the financial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situation and the business
activities of tourist agencies of Categories 1 and 2.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and the tourism bureaus of various provinces, autonomous
regions, and municipalities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Government shall,
working in coordination with the commodity prices authorities at the same
level, carry out regular inspections of the situation concerning the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the prices for overseas sales relating to tourist
agencies of Categories 1 and 2.
(3)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ovisions of Interim Measures for the Control
of Foreign Exchange from Tourism, promulgated by the State Administration
for Control of Foreign Exchange and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the foreign exchange earnings, collected by those units and enterprises
which, without the approval of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for tourism,
presumptuously conduct international tourist business operations, shall
all be converted, and no retention of foreign exchange shall be allowed.
(4) The competent authorities for tourism that are vested with the right
to issue notice of visa must, strictly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ertinent
provisions of the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and the National Tourism
Administration, check and issue notices of visa; they shall not be
permitted to issue notices of visa on behalf of other units or of those
tourist agencies which do not have the right to solicit tourists from
abroad. Those who have violated the aforesaid provisions shall have their
right to issue visa notice revoked.



1990年4月10日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北京市财政局关于印发《北京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的通知
北京市经济委员会 北京市财政局


通知

市政府有关部门及有关企业:
为了进一步完善医药器械管理工作,按国家经贸委国经贸医药〔1999〕544号文件精神,经北京市医药储备联席小组讨论,我们修订了《北京市药品医疗器械储备管理暂行办法》,经领导同志审核同意,现将修订后的《北京市医药储备管理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北
京市药品医疗器械储备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一九九九年八月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储备药品医疗器械(以下简称药械)的管理,确保发生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时药械的及时、有效供应,维护首都的社会稳定,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加强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23号)和国家经贸委、财政部印发《国家医药储备管理办法》
(国经贸医药〔1999〕544号)的精神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医药储备是政府职能。根据国家建立中央与地方两级医药储备制度的要求,北京市设立市级医药储备制度。
第三条 医药储备实行品种控制、总量平衡、动态管理、有偿调拨的原则,以保证储备资金的安全、保值和有效使用。
第四条 本办法适用于与市级医药储备有关的政府职能部门及承担医药储备的企业。

第二章 机构与职责
第五条 北京市医药储备工作在北京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实行由北京市医药储备联席小组(名单见附件)负责的管理体制。
第六条 北京市医药储备联席小组确定由北京市医药管理局具体负责北京市的医药储备工作。北京市医药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
1.会同北京市卫生局负责组织制定、调整北京市医药储备主要品种及储备数量。
2.会同北京市财政局负责北京市医药储备资金的落实、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及北京市医药储备资金管理办法的制定。
3.组织制定、调整北京市医药储备的年度计划。
4.负责对承担北京市医药储备任务企业的储备管理、统计等各项工作的检查、监督。
第七条 北京市医药储备联席小组确定承担北京市医药储备任务企业的条件:
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必须是国有或国有控股的大中型医药企业,应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仓储条件、经营效益,亏损企业不得承担医药储备任务。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必须是GSP达标的企业。
确定北京市医药公司为承担北京市医药储备任务的企业,其主要职责是:
1.负责执行上级下达的医药储蓄计划的落实,搞好储备药械的调用,确保调用时储备药械及时、有效的供应。
2.负责对储备药械进行适时轮换,保证储备药械的商品质量。
3.建立、健全企业内部医药储备资金的管理制度,确保医药储备资金的安全和保值。涉及国家政策性调整造成储备资金不能保值的,由市政府出面协调。
4.建立、健全该企业储备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储备药械的原始记录、帐卡档案等基础管理工作。
5.按时、准确上报各项药械储备统计报表。
6.负责对从事医药储备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
第八条 负责审批和组织实施医药储备工作的管理部门及承担医药储备任务的企业,均应落实储备职能部门,有专人负责,建立严格的领导责任制。

第三章 计划管理
第九条 北京市医药储备主要负责储备地区性或一般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和地方常见病防治所需的药械。
第十条 医药储备实行严格的计划管理。市医药储备计划由市医药管理局会同市卫生局参照中央医药储备计划并结合北京的实际情况于每年一季度下达,并于当年二季度初上报国家经贸委备案。
第十一条 市医药公司必须与市医药管理局签订“药械储备责任书”。
第十二条 市医药公司必须认真执行储备计划,在储备资金到位后一个月内,保证储备计划(品种和数量)的落实。
第十三条 市医药公司不得擅自变更储备计划。计划的变动与调整,需报市医药管理局审核批准,并报国家经贸委及市有关部门备案。
第十四条 市医药公司调出药械后,应按储备计划及时补齐储备药械品种及数量。
第十五条 医药生产企业应优先满足市医药公司对储备药械的收购要求,对部分供应短缺的品种,市医药管理局应帮助协调解决。
第十六条 市医药管理局要定期和不定期检查、监督医药储备计划的执行情况。

第四章 储存管理
第十七条 医药储备实行品种控制、总量平衡的动态储备。在保证储备药械品种、质量、数量的前提下,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要根据具体药械的有效期及质量要求对储备药械进行适时轮换,但储备药械的库存总量不得低于计划总量的70%。
第十八条 加强储备药械的入库验收、在库养护、出库复核的管理制度,储备药械入、出库实行复核签字制,并逐步实行计算机联网管理。
第十九条 市医药公司要切实加强其储备药械的质量管理,落实专人负责,建立月检、季检制度,检查纪录参照GSP实施指南。
第二十条 储备商品的报损必须报市医药管理局、市财政局审核批准,因管理不善造成的损失由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负责。

第五章 调用管理
第二十一条 医药储备的动用原则是:
1.发生一般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需紧急动用药械储备的,由地方储备负责供应;
2.发生较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或发生灾情、疫情及突发事故涉及若干省、自治区、直辖市时,首先动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医药储备,不足部分按有偿调用的原则,向相邻省、区、市人民政府或指定的部门请求动用其医药储备予以支持,仍难以满足需要时,再申请动用中央医
药储备;
3.发生重大灾情、疫情及重大突发事故时,首先动用地方医药储备,难以满足需要时,可申请动用中央医药储备;
4.医药储备调用一律实行有偿调拨。
第二十二条 我市医药储备调用权是由市人民政府领导签发调用通知单,调用的具体品种、数量由市医药管理局、市卫生局、市医药公司根据灾情、疫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由市医药公司在规定的时限内将调用药械按时发送到指定单位,并对调出药械质量负责。有关部门和企业要积极
为紧急调用储备药械的运输提供条件。调出的储备药械调出后十日内,供需双方应补签购销合同,原则上一个月内结算。
第二十三条 遇有紧急情况如中毒、爆炸、突发疫情等事故,承担储备任务的市医药公司接到市政府的电话或传真后,可按要求先发送储备药械,一周内由市政府或市医药管理局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规定补办有关手续。
第二十四条 储备药械在调用过程中如发生质量问题,应就地封存,事后按规定进行处理。接受单位和调出单位应立即将情况报市医药管理局,由市医药管理局通知调出单位按同样品种、规格、数量补调。
第二十五条 调出的储备药械,属政府定价品种按政府规定的销售价结算,不属政府定价品种按市场情况确定结算价格(一般遵循保本原则),储备的药械属正常轮换,销售价格按北京市《药品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二十六条 需要动用中央医药储备时,需向国家经贸委提出申请,国家经贸委商有关部门审核,下达调用通知单,市医药公司组织储备药械调用实施工作。市人民政府或其指定的职能部门要负责及时将货款支付给调出企业。
第二十七条 市政府办公厅、市医药公司均应设立24小时传真电话,建立24小时值班制度。单位名称、负责人及值班电话需上报市政府并抄报国家经贸委。

第六章 资金管理
第二十八条 北京市医药储备资金财务管理按《北京市医药储备资金财务管理办法》执行。

第七章 监督与检查
第二十九条 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储备联席小组及各有关部门对承担药械储备企业进行监督、检查。
第三十条 市财政局、市医药管理局要加强对医药储备资金的监督和检查。
第三十一条 承担医药储备任务的市医药公司,如出现管理混乱、帐目不清、不合理损失严重、企业被兼并或拒报各项医药储备统计报表等情况,取消其医药储备任务,并收回储备资金。
第三十二条 市医药公司如延误救灾、防疫及突发事故的药械供应,弄虚作假,挪用储备资金,管理混乱,造成严重后果和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的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予行政处分。药械储备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或者滥用职权,构成犯
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给与行政处分。
第三十三条 对严格执行本办法,在医药储备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八章 附则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由北京市医药储备联席小组负责解释。
第三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北京市医药储备资金的管理,确保储备资金的安全和完整,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和加强医药储备管理工作的通知》以及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医药储备资金的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北京市医药储备资金主要用于储备重大灾情、疫情及突发事件发生后所需的医药商品,是政府的专项资金,储备资金必须严格管理,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要确保储备资金的安全和保值。
第三条 北京市医药储备资金规模为1500万元,由市财政局分2—3年拨付到位。
第四条 储备药品、医疗器械实行有偿调用。调出方要及时收回货款,调入方不得以任何借口或理由拖延、拒付。

第二章 医药储备资金的管理
第五条 为管好用好医药储备资金,医药储备工作原则上应委托符合规定的市属国有医药企业承担。
第六条 储备资金的拨付。市医药管理局根据计划部门下达的储备计划,商市财政同意后,向承担医药储备任务的企业下达拨付储备资金的通知,并按规定程序下拨储备资金。
第七条 储备资金的调整。因国家医药储备计划调整或其他因素影响,对承担储备任务企业的储备量调整时,储备单位占用的储备资金也应作相应调整,即市医药管理局根据调整后的储备计划向储备企业书面下达资金调整通知,据以增拨或调回医药储备资金。
第八条 为确保储备资金的有效使用,在没有发生重大灾情、疫情及灾发事件时,市财政拨付的医药储备资金,应有占资金总量的70%以上的实物形态储存在储备企业。
第九条 储备的医药商品按指令有偿调出后属于政府定价以外的,本着保本、微利的原则进行结算。储备商品正常轮换的价格按北京市价格管理暂行办法执行。

第三章 财务管理
第十条 市医药管理局要建立健全储备资金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报表,参与储备计划的制定和调整,负责储备资金的调配和内部监督管理工作。
第十一条 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要指定专门财务人员负责储备资金的管理工作,并保持人员相对的稳定。
第十二条 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应对储备资金及储备商品的品种、数量单独设帐反映,准确地反映储备资金的来源、占用和结存。
第十三条 储备资金在储备企业中形成利息收入,相应冲减储备企业的财务费用。
第十四条 储备商品的轮换、调拨等收入计入储备企业的产品销售收入下设的“特种医药储备收入”科目,并按后进先出法结转销售成本。储备单位因承担储备任务而发生的采购、运输、仓储、保管、轮换等费用,由企业在当期损益中消化。其中:专门用于解毒、抗辐射等急救的储备
商品,确因轮换困难,形成药品过期失效或因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和国家政策的重大调整引起的医药资金损失,储备单位应在一个月内分品种、规格、数量、金额报给市医药管理局,并附有关证明材料,经审核后上报市有关部门审查处理。
第十五条 承担储备任务的企业要建立健全储备资金财务报表制度,每半年按要求将储备资金的增减变化及商品轮换情况和有关财务报表报给市医药管理局,年度终了,由市医药管理局汇总后报市财政局工管处。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六条 市医药管理局会同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负责北京市医药储备资金的管理、监督与检查。承担储务的企业,如发生违反规定挪用储备资金、造成储备资金损失的,将追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者的责任,触犯刑律的移交司法部门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七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具体条款解释权归市财政局。



1999年11月10日